官湖村
俗話說:吃水不忘挖井人
2018年6月4日,官湖村發生了一件大喜事。
村里有270多戶人家,每家每戶都有一棟嶄新的紅頂別墅。 這房子又高級又豪華,光造價就有三四百萬!
看著手中的別墅鑰匙,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。
而這一切,都要歸功于38年前的「善舉」……
官湖村別墅
1
官湖村位于廣東省西南角,歷史上一直和貧窮「打得火熱」。
因為發展緩慢,交通閉塞,村里的「省級貧困帽」傳了一代又一代,直到那天,一個通知書改變了這一切。
1980年,大學聯考放榜后的第一天,兩個農民挎著籃子,興沖沖地跑進村,嘴里叫嚷著: 「聽說了嘛?咱村的娃子陳生考上北京大學了!」
作為官湖村有史以來的第一位「狀元」,很快這個消息便散的人盡皆知了。
對于這個偏僻、窮困的小村子而言,能誕生一位北大高材生,那是光宗耀祖的事兒。
為了慶祝,大家提著雞蛋、醬油就敲開了陳家的門。
可誰料,還未等陳生開口,一旁的母親便滿臉的不高興,嘟囔道: 「再好的大學有啥用?家里連個路費都湊不齊,考上了也是白搭!」
話音未落,大家凝視著陳家,屋子里除了四面墻,連個像樣的擺設都沒有。作為村里有名的破落戶,陳生6歲起就沒了爹,為了補貼家用,他的幾個弟弟妹妹早早地就輟學,養雞種地。
陳生
這十幾年來,為了培養這位高材生,母親幾乎掏空了家里的每一分錢,如今連去北京的路費都拿不出來了。
「陳生他娘,去趟北京得多少錢啊」
「人家說最少得幾百塊」
聽到這個數字,大伙全都變成了啞巴,要知道這可是80年代,當時的村民們辛苦一月也就賺50-100塊錢,刨去過日子,給孩子交學雜費,基本上也就不剩什麼了。
望著離去的鄉親們,陳生一個人把頭埋在膝蓋里,哭得撕心裂肺,他不甘心,自己寒窗苦讀十余載,受盡了苦吃盡了累,結果卻敗給了一筆路費!
正當陳家人接受命運時,院門被推開了,鄉親們一個個走了進來,將一張張褶皺的鈔票遞到了陳母的手中,鼓勵道: 「她嬸,這錢就算是給孩子的學費吧,書還是繼續讀下去吧,荒廢了怪可惜的」
望著面前的這筆錢,陳家人激動得熱淚盈眶,這上面有的沾著醬油,有的帶著墨漬,全都是村民們一分、一角地湊出來的。
其中還有一筆錢,讓陳生記憶猶新,那是足足100塊,在80年代絕對算得上是一筆巨款了,但因為沒有署名,陳家人連感謝都找不到對象。
一個月后,陳生拿著大家湊的路費,登上了開往首都的列車。
2
那年的9月,金秋送爽,陳生終于如愿以償地坐在了北大的教室里。
望著窗明幾凈的校園,他在心里暗暗發誓: 「這輩子一定要出人頭地,報答父老鄉親的大恩」
為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,陳生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上,他每天天不亮便開始讀書,一直忙到熄燈才上床休息,星期天,同學們都去放松了,而他還要夾著筆記本,去圖書樓補充課外知識。
北京大學
在北大的四年里,陳生從一個懵懂的鄉下娃長成了有知識、有理想、有能力的進步青年。
因為成績優異,表現出眾,他剛一畢業,就被分配到了市委辦公廳綜合部,端起了人人羨慕的鐵飯碗,那時候他一個月工資是300元,是小時候想都不敢想的數字。
但很快,這種驕傲就被打破了,不久后,他把辭職信放在了領導的桌上,一開始,身邊的人都在勸他: 「你是不是瘋了?放著好好的鐵飯碗不要,去下海跟人搶食兒吃?」
可此刻的陳生哪里聽得進去?他已經做好了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決定。
3
這一年陳生28歲,經過深思熟慮,他把全部的積蓄壓在了種植和對外貿易上。
憑借著遠超常人的膽識,不到一年的功夫,他就進賬450萬,成了親情朋友眼里那種「不差錢」的人。
1993年,陳生在老家建立了一所房地產公司,作為北大出來的尖子生,他很早便嗅到了房地產未來的遠大前景。
那段日子里,他沒日沒夜地應酬、跑工地拉資金,累得倒頭就能睡著,
三年后,這一切都沒有白費,陳生成為了湛江數一數二的開發商,而它公司的資產更是一度飆升至數億元。
陳生
但正當所有人都在期待這位北大尖子再接再厲時,他卻急流勇退,離開了房地產界。
某次,有人問起原因時,陳生淡然道: 「其實我很討厭應酬,不擅長和人打交道,有錢了我想做點自己真正想干的事情」
1997年,正當陳生不知該如何下手之時,一個偶然的發現,讓他再一次嗅到了財富的味道。
說干就干,陳生把所有的人力、物力都投入到了「雪碧兌醋」的生產中。
19天后,一款劃時代的醋酸飲品誕生了,它就是大名鼎鼎的 「天地壹號」。
天地壹號 飲品
靠著這次的嘗試,陳生的個人賬戶里又多出了9000萬。
但很快,「天地壹號」就受到了國際飲料大廠的圍剿,面對那些財大氣粗的跨國巨頭們,陳生只能且戰且退,另謀出路。
一晃眼到了2004年,經過長期的市場觀察,這位北大高材生發現,國內的豬肉市場雖然繁榮,但一直欠缺一款終端品牌。
2008年,陳生找到了這位師弟,兩人一番促膝長談之下,相見恨晚。
在兩位學霸的運營下,沒過多久,一款高端豬肉品牌「壹號土豬」便誕生了,憑借著過硬的質量和鋪天蓋地的推廣,「壹號土豬」剛一上市,便遭到了瘋搶。
靠著賣豬肉,陳生簡直賺麻了,到了2018年,僅銷售額就達到了80個億,遠超之前的所有投資。
此時的他,可謂是功成名就,腦海中隱隱浮現出一個念頭:錢攢夠了,是時候兌現當年的誓言了!
創辦 壹號土豬
4
其實,早在陳生畢業后,他就不止一次地為老家捐錢捐物,但因為實力有限,再加上官湖村太過偏僻落后,他的那點善款簡直猶如杯水車薪,絲毫沒有改變村里的貧困面貌。
因為落后、閉塞,當地還流傳著一句順口溜:嫁誰都別嫁官湖村的小伙子,一沒錢來二沒房,一輩子受凍挨餓。
2011年,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,陳生親自找到村主任,提出了心中的構想「城鄉共榮計劃」。
這是他精心打磨,為家鄉父老量身定做的「脫貧方案」,可以在收入和住房上徹底改變村里的面貌。
2012年,依托豬肉業的興旺,陳生拿出4個億,在老家建起了「壹號土豬」養殖基地。
在他的親自扶持下,村民們從優質豬苗的挑選,到技術培養乃至后期的疫苗飼料全都有專人教授,生產銷售一條龍,讓大伙賺的盆滿缽滿。
官湖村
但很快,市場就遇到了寒流,豬肉價格一跌再跌,為了讓鄉親們把心放到肚里,陳生承諾:
「有我在,不管豬肉價格怎麼浮動,我都保證為大伙提供900元的保底費」
此話一出,大家再也沒有疑慮了,爭先恐后地養起了豬,不到兩年的功夫,家家戶戶收入翻番,有的年入幾十萬!
吃飯的問題解決了,眼下就輪到住房了。
2014年,陳生聯合官湖村開始對全村的土地面貌進行規劃,在有關專家的建議下,拿出了一個史無前例的方案:全村建設171棟三層紅頂大別墅,每一戶百姓都能免費領取一棟。
除此之外,村里還要蓋新的商店、圖書樓、學校,甚至連道路兩旁的綠化都要重新裝飾。
而要實現以上的想法,僅花費就超過了9個億,好在陳生不差錢,項目很快就啟動了。
2016年,一期別墅竣工,一共69棟,2018年3月,其余的別墅也全部完成,至此村民們住豪宅的夢想算是實現了。
5
可誰料,鑰匙還沒交出去,麻煩就來了,面對如此豪宅,分配方面出現了糾紛。
有的居民認為,他們家子女多,上有老下有小理應多分幾棟,還有的居民認為,既然是村里的別墅,那些嫁到外鄉的就沒資格參與分房。
就這樣,好好的鄰里們,因為房子鬧的是雞犬不寧,這期間甚至還有人對別墅的風格起了質疑,認為它設計得太張揚了,破壞了祖傳的風水。
縱然陳生在商場上漂浮了多年,他還是被眼前的局勢給嚇著了,因為擔心陷入兩難的境地,之后的兩年間,他連老家都不敢回。
那段日子里,他心力憔悴,有時甚至會覺得今天的壞局面是自己一手導致的,沒有他蓋別墅這檔事,鄉親們也不會吵起來。
官湖村別墅群
為了平息大家的憤怒,陳生回到了官湖村,他領著工作人員挨家挨戶的對接、疏導,最后村民們一致同意,擱置爭議,采用抓鬮的形式來分別墅。
2018年5月7日,在村委會的安排下,鄉親們一個個微笑著接過了自家的別墅鑰匙。
人群中,一個佝僂的背影引起了大家的圍觀,原來陳生的母親也來領取自家的鑰匙了。
「大姐啊,真的謝謝你,培養了這麼一個好兒子!」
面對大伙的感謝,陳母激動道: 「這都是他應該做的,沒有你們的捐獻,哪有他的今天」
當日,陳母還不忘掏出自己準備的對聯,顫顫微微的遞到大伙的手中。
上面寫著: 新年新景新天地,順風順水順心意,橫批:天助人助。
這簡簡單單的18個字,道盡了這段情誼,那天的官湖村,被歡聲和笑語籠罩著。
2018年6月4日,為了慶祝全村的「喬遷新居」,村民們濟濟一堂,圍坐在一起。
村民聚會
面對台下的一眾恩人,陳生發表了感慨的講話:「雖然我今天為大家蓋了別墅,但這不是長久之計。我會老去,大家都一樣。要過上好日子, 我們要著眼長遠,重視對子孫后代的教育,少年強,國家強,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!
最后,陳生發自肺腑地說:「不管我們有沒有錢,鄰里之間要和睦相處,互相幫助,這樣我們才能一起過上好日子!」
今天的官湖村,早已成為十里八鄉有名的富裕村。 家家開豪車,住別墅。 他們生活幸福,這一切都離不開當年的「滴水不漏」。
自古講究「報恩」。 無論是「一飯千金」的韓信,還是為村民蓋別墅的陳生,都踐行了所謂「滴水之恩,涌泉相報」。
當然,這些別墅也是村民憑著善舉換來的,正所謂:善人家有喜,惡人家有災。 幫助別人什麼時候都不晚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