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93年,家住上海的邵玉華女士萬萬沒有想到,在66歲高齡的她會面臨一個難題:兩個丈夫選一個!
一個是她年少時與她相戀不到兩年的初戀,一個是陪伴她40年,為她遮風擋雨的現任丈夫。
董萬華年輕照片
邵玉華左右為難,心里一直在嘀咕:「要是戰爭沒有把我們分開就好了!」
邵玉華出身書香世家。 她雖然不是名門小姐,但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。 在父母的悉心教導下,邵玉華不僅容貌出眾,氣質也非常好,一顰一笑都透著一股書卷氣。
邵玉華的追求者很多。 她思想獨立,眼光高。 她挑挑揀揀,但她并不真正滿意。
董萬華是眾多追求者之一。 他長得帥,有家國情懷。 站在人群中,他顯得格外醒目。
邵玉華對董萬華一見鐘情,但他的軍人身份讓邵玉華有些擔心。
董萬華和邵玉華不同。 他家境貧寒,為了出路,年少時參軍。 曾在國民黨軍隊任文職人員,隸屬于薛岳率領的國軍第四軍。
解放戰爭結束后,薛岳為避免內戰,帶兵蘇北。 董萬華跟著大軍來到了邵玉華居住的小鎮。 兩人見面后,董萬華對邵玉華展開了熱烈的追求。 邵玉華猶豫了,因為她的父母告訴過她,軍人的性格大多粗魯魯莽,沒有正式的性格。
的確,部隊出身的董婉華更難融入書香門第,董婉華的家世也不佳。
與董萬華相處后,邵玉華發現他并不是一個莽撞的人。 他以軍人的豪邁風范和文人的溫文爾雅處事文職。
邵玉華漸漸接受了他,但當她把愛人介紹給父母時,卻遭到父母的堅決反對。
家庭背景的不同是一方面。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,董萬華不得不隨軍出征,不可能在一處落腳。 萬一戰死,邵的父母怕女兒一輩子守寡。
父母只希望女兒過上平靜安定的生活,堅決不允許女兒嫁給董婉華。 邵玉華不聽父母勸告,一心想和董婉華在一起,不顧父母的反對與董婉華結婚生子。
婚后一年,董萬華和邵玉華有了第一個兒子,他們為孩子起名為董水生。
邵玉華
父母慢慢接受了董萬華,對孫子也是百般疼愛,眼看著一家人即將過上好日子,但隨著解放戰爭的結束,董萬華也必須要離開。
董萬華所在的部隊收到了上級命令,必須趕赴長沙支援友軍。
在和妻子分別之前,董萬華承諾只要仗一打完就會立刻寫信給她。他臨行前一直和邵玉華說,一定要教育好兒子,也要注意保重自己,戰爭總會有結束的那一天,到時候,他們還可以團聚在一起,一家人過平淡的日子。
此時國民黨軍隊的敗勢已經很明顯了,邵玉華心中有著隱隱不祥的預感,但她也不會想到,這一次分別,就是45年不能見面。
董萬華當時不是去跟著部隊打仗,而是直接前往台灣。
剛到台灣的時候,生活十分艱難,董萬華安慰自己過一陣子他們肯定還是要回到大陸的。過了幾年后,他漸漸意識到,回大陸可能是他一輩子都無法實現的夢想了。
他依舊想念著邵玉華,到了深夜,他常常因為思念淚流滿面。
妻兒現在到底過得怎樣?戰爭有沒有讓他們受到傷害?得不到他音信的妻子會不會已經以為他戰死沙場了?
在台灣的士兵們是絕對不允許和家人通信的,董萬華就這樣在煎熬之中度過了十年。
最后,他無奈接受了現實,1960年,董萬華在台灣娶妻,也生下了3個女兒和1個兒子。他很少在妻兒面前說起過去,更不會提起邵玉華。
這段婚姻,他和妻子都是搭伙過日子,董萬華沒有一天忘記過邵玉華,妻子似乎也能感受到丈夫的敷衍,兩人竟然就這樣湊合著過了22年。
失婚讓兩個人都喘了一口氣,這樣的婚姻堅持了這麼久,無非就是想到等待孩子長大成人。
1982年,董萬華終于拿到了失婚證,此時台灣和大陸已經恢復了通信,他想要嘗試著聯系大陸的家人。
而遠在家鄉的邵玉華,在丈夫離開之后過得并不好,她和兒子董水生相依為命,只能靠著娘家的幫助艱難度日,隨著娘家的經濟越來越拮據,母子也過得很困難。
邵玉華的丈夫是國民黨士官,丈夫一去不回,鄰居們都知道,經常會有人對邵玉華母子指指點點。
邵玉華是個文氣的女人,又很要強,這些指指點點讓邵玉華備受煎熬。
她原本想要在家中一直等著丈夫回來,但隨著孩子漸漸長大,她心中的希望越來越渺茫,不知丈夫是否已經戰死。
最終,她帶著兒子董水生前往上海謀生。
邵玉華有點文化,但到了繁華的上海也無法立足。她只能給有錢人家先打短工,賺點錢維持生活,後來找到一份保姆的工作,才算是暫時安頓了下來。
5年,10年,20年……邵玉華心中的希望越來越渺茫,她了解的董萬華絕對不是一走了之的人,只要活著,他就肯定會想方設法地聯系自己。
唯一的可能,就是董萬華早就已經不再人世了,他死在了戰場,再也回不來了。
董水生到了上學的年紀,不是單單可以填飽肚子這麼簡單了,邵玉華想要送孩子去上學,但學費對她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,供了孩子上學,母子倆連溫飽都無法保障了。
邵玉華不想讓兒子輟學,陷入了迷茫之中。
這個時候,有個朋友來勸邵玉華改嫁。邵玉華開始猶豫,她本來打算一輩子就這麼等著董萬華回來,但一個弱女子生在大城市之中,拉扯一個孩子長大是有多難啊!
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思想斗爭,邵玉華終于放棄了,她決定改嫁給大自己19歲的男人張燕生。
邵玉華對張燕生并沒有愛情,她之所以在幾名追求者之中選擇了他,也是因為張燕生答應會將董水生當作自己的親兒子一樣對待。
邵玉華沒有看錯人,張燕生老實,對邵玉華母子倆非常好,從來沒有將董水生當作外人。
邵玉華肩上的擔子輕了很多,兒子受到良好的教育,溫飽不愁,邵玉華知道這也是董萬華的心愿。
邵玉華和張燕生結婚之后生下了2個女兒,一家人的生活井井有條,很少爭吵。
外人都覺得邵玉華很幸福,但邵玉華依舊放不下曾經的愛人,她始終不愛張燕生。
這種苦悶她只能埋在自己的心中,不能和任何人說起,就算是自己的親生兒女都不曾知曉。
張燕生對邵玉華的心情是能理解的,兩人婚后20年,雖然住在一個房間之中,但是睡的是上下鋪。張燕生很遷就她,以耐心和溫暖慢慢改變她的想法。
在這段婚姻之中,張燕生是那個無限付出的人,邵玉華卻始終像個局外人。
1987年,邵玉華聽說已經有台灣的老兵回到大陸尋找大陸的親人,馬上就去了一趟紅十字會做了登記,年過半百的邵玉華還是想要得到董萬華的消息,她還想在活著的時候見一面董萬華,哪怕只要知道他活著也好。
而董萬華那邊,他覺得已經和妻子分別了40多年,雖然曾經相愛過,但兩人在一起的時間不到2年,也許妻子早就已經改嫁,他沒有想過要去尋找她。
紅十字會根據單方面的線索一直在找董萬華,經過了5年才聯系上他。
董萬華得知妻兒還活著的消息之后,他震驚又興奮,第一時間就去辦理了回鄉手續,1993年7月15日,董萬華終于來到了上海。
這天在上海虹橋機場,邵玉華和董水生早早就已經到來,等待著董萬華出現。
董萬華是抱著夫妻重圓的期待來到上海的,他其實并不知道邵玉華已經再婚了。
董萬華看到邵玉華的瞬間就奔向她,和她相擁在一起,董水生也緊緊抱著熟悉又陌生的父親。
董萬華和董水生因為情緒激動一直在哭,而邵玉華在初見時非常激動,隨后就冷靜下來。
董萬華能夠感受到她有心事,她無法直視董萬華的眼睛,有的話欲言又止,似乎還有什麼難言之隱。
董萬華說:「既然到了上海就是回家了,晚上我住你們那兒。」
邵玉華沒有同意,也沒有反對,只是意味深長地看了眼董萬華,沒有回答。
董萬華來到邵玉華家中的瞬間,才知道邵玉華為何好像和他說話始終有隔閡。
張燕生迎了出來,非常客氣地和董萬華打招呼。
董萬華有些許尷尬和詫異,但很快就平靜地接受了。董萬華知道這些年是他一直照顧著身心俱疲的邵玉華,也是他給予董水生缺失的父愛,很客氣地和張燕生握手問好。
董萬華和張燕生坐下來開始聊天,邵玉華則帶著孩子們去廚房準備飯菜。
見兩人一直在平靜地說話,邵玉華終于放下心來。
她原本想要的不多,只要知道董萬華還活著就已經很知足了,兩家人可以經常聯系,他們一家子也可以去台灣看望董萬華。
但沒想到大家剛剛上桌吃飯,董萬華突然對張燕生說 :「我這次來,其實是想玉華以妻子的身份陪我回台灣。」
董萬華這句話說出來,在場所有人都愣住了,隨后就是長久的沉默。
張燕生是個體面人,董萬華這句話明明不合情也不合理,但他還是按捺住心中的不悅,說讓邵玉華做主。
邵玉華也不說話,就是看向3個子女,子女們都成年了,也不想摻和進父輩的事情里,紛紛表示母親無論去留他們都能接受。
邵玉華遵從自己的心,答應和董萬華走。
她說了這樣一句話:「 我和張燕生45年只有恩情,和董萬華雖然只有2年,但那是感情。」
80歲的張燕生經歷了多少大風大浪,此時心中的感覺真的是一言難盡。
原來有的人的人心始終是捂不熱的,40多年的陪伴啊,多少個日日夜夜,是這個男人為邵玉華遮風擋雨,依舊抵不過青春時轟轟烈烈的愛情。
張燕生
事到如今,張燕生不得不同意。
邵玉華迫不及待要和董萬華走,她提出第二天就和張燕生去民政局辦理失婚手續。
而考慮了一夜的張燕生卻突然有些后悔,他付出了這麼多,現在80多歲了,憑什麼讓他最后成為退讓和犧牲的那個,老了還打起光混來?
他舍不得邵玉華走,在去民政局的路上提出要給予他5000元的賠償。
當時的5000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,邵玉華奔向董萬華的心太過急切,她和張燕生大吵起來。
而到了民政局,工作人員才告訴他們,他們當年結婚就沒有辦理結婚手續,所以現在不可以失婚。
邵玉華愣住了,從法律上來說,她現在是自由身,但為了現在這個家,她40年來也有努力,她認為家中的房產和夫妻的財產她必須要分配到,這些要走法律程序的話,就一定要一紙失婚證。
為了失婚證,邵玉華決定和張燕生結婚。
辦理完結婚證之后,她和張燕生又沒有辦法立刻完成財產分割,他們只有一套房子,所以失婚的事情只能耽擱下來。
而董萬華這邊探親的期限也已經到了,他只能先返回台灣。
就像是當年在父母反對下依舊不管不顧一樣,邵玉華無論如何都想要和董萬華在一起。
因為董萬華的離去,她十分傷心,幾天之后就感覺蒼老了很多。
張燕生就像是前世欠了邵玉華,看到她如此痛苦十分不舍,一直在自責,為了能讓邵玉華開心,他最終同意失婚。
1994年5月,張燕生和邵玉華終于還是失婚了。
董萬華一聽到這個消息就立刻從台灣來到上海,要和邵玉華辦理結婚手續。
因為董萬華身份特殊,結婚證辦理起來非常麻煩,這一拖又拖到了1995年,董萬華三次從台灣來到上海,才終于弄妥。
而按照台灣當時的規定,邵玉華不能立刻在台灣定居,一定要結婚滿兩年。可董萬華不能等了,他決定這兩年就在上海和邵玉華一起住。
董萬華在上海租了一個10平方公尺的小房子,兩人就暫時蝸居在這里。
1996年,張燕生病逝,邵玉華心中最后一點顧慮也沒有了,她和董萬華終于可以在一起。
2003年,邵玉華和董萬華前往台灣定居,董萬華答應她兩人離世后,還要葬回上海。
董萬華和邵玉華是幸運的,這麼多年來他們的愛情沒有改變,雖然經歷了波折,再見面時已是晚年,但終究還能在一起。從他們的角度看,這是一個浪漫的愛情故事。
然而對于董萬華和邵玉華曾經的愛人而言,他們是自私而冷漠的,他們成就了一段「愛情佳話」,卻憑什麼讓別人成為搭伙生活的工具人呢?
愛情是美好的,婚姻是莊重的,責任感才是偉大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