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席卷時,我國人民團結起來抵抗危機,在極短的時間內將疫情控制住,這依靠的是每個人的自律和對社會的責任感。
卻偏偏有「熊孩子」在這個時候給大家添亂,讓人非常憤怒。
前段時間爆出來的視訊中,一個男孩沖著電梯吐口水,甚至可以清晰地看到口水飛濺的狀況,這在平時就已經很惡心了,更何況是在疫情期間!
為了保證大家的安全,鄰居幾人迅速報了警,等到警察找上門來,孩子爸爸才知道兒子做了什麼,帶著兒子道歉求情,但是他說出的話卻讓人感到一陣心酸。
這個爸爸說:
「我兒子才15歲啊,你們不要再追究了,不然他就毀了」。
從這位父親的話語中,絲毫體現不出良好的家庭教育,反而像是對孩子的溺愛和包庇,孩子缺乏正確的教育和引導,因此變成了「熊孩子」。
當孩子犯了大錯的時候,父親卻還要這樣求情,可見失敗的父愛才是毀了孩子的根源。
從前些年開始,人們越來越重視「熊孩子」的問題,能夠正視包庇他們的「熊家長」,作為家長也應當早早醒悟,不能再無條件地慣著孩子了。
1. 不要包庇孩子
養出「熊孩子」的家長,往往習慣于在孩子犯錯的第一時間,優先原諒孩子的行為,并且幫孩子「打掩護」,從而讓孩子降低了愧疚感,并且開始輕視是非對錯的概念。
作為家長,本身就可以給予孩子支持和鼓勵,是孩子最大的勇氣來源,當孩子犯錯的時候家長選擇了包庇,相當于給孩子的錯誤行為進行支持鼓勵,會導致孩子不斷犯下更大的錯誤。
2. 重視孩子犯錯的行為
當孩子犯錯的時候,家長應當優先于其他人,更加重視孩子犯錯的行為。比如孩子打壞了別人家的窗戶,那麼不論對方是否發現,家長應當積極主動地帶孩子主動去承認錯誤、給予賠償,隨后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教育。
這樣的態度表明家長重視孩子的行為,讓孩子對自己的錯誤感到愧疚和羞恥,不愿再次犯錯。
3. 對孩子進行教育
對于孩子的錯誤進行教育時,家長要保持理智的態度,切忌直接發怒和打罵,不要用情緒去左右孩子的行為。
家長可以和孩子進行一次正式的談話,告知孩子什麼行為是錯誤的,為什麼錯了,做錯事要接受懲罰,以及下次不能再做這樣的錯事。在講道理之后,家長必須給予孩子懲罰,比如做家務、一天不準看電視等等,培養孩子犯錯后應有的愧疚感。
4. 父母要以身作則
父母的榜樣力量在錯誤教育中也會給孩子很大的影響,如果平時父母不小心犯了錯,卻想辦法遮掩過去,不正式面對錯誤進行道歉和補償,那麼孩子也會學著去掩飾自己的錯誤。
尤其是父母犯錯導致孩子的利益受損的情況,比如弄壞了孩子的東西,這時候父母更應該主動認錯并給予孩子補償,可以讓孩子切身體會受傷害的沮喪和接受補償的感動。
一些父母自身嚴于律己,但是對孩子卻過于放縱寵溺,他們愛孩子,卻不知道如何愛孩子,反而導致孩子變「熊」,犯下很多錯誤。作為父母,一定要懂得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,包庇孩子的錯誤一定是最糟糕的方式,那種「我的孩子只能我批評,別人說不得」的心態,更是會養出驕縱的孩子,讓孩子越來越「熊」,總有一天會釀成大錯。